甲醛作为室内空气的“隐形杀手”,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、皮肤过敏,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隐患。当前甲醛治理市场方法繁杂,操作不当容易导致二次污染或治理无效。相邦家政提醒您,科学治理甲醛需系统规划、严谨执行。小编将从治理前准备、治理中操作与治理后验收三大阶段入手,梳理关键注意事项,助您安心入住、远离污染。
一、治理前:做好3项准备,拒绝盲目治理
1.专业检测是前提,警惕“*陷阱”
甲醛检测盒与手持检测仪精度低、易受干扰,建议委托具备CMA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。检测前密闭门窗12小时(符合国标要求),避开极端天气,并确保室内无油漆、清洁剂等挥发性化学品。 警惕 “*检测”—— 多为推销夸大污染。浓度≤0.07mg/m³(儿童房标准)靠通风即可,超 0.1mg/m³ 需专业治理。
2.精准定位污染源
甲醛释放周期长、源头分散,需分类排查:
高风险源:人造板材家具(尤其未封边处)、床垫胶黏层、墙布基膜;
中风险源:乳胶漆、窗帘等纺织品(释放周期较短);
低风险源:无漆胶实木家具、陶瓷制品。
明确污染源后方可针对性处理,如对人造板进行封边封闭处理,纺织品可清洗暴晒。
3.拒绝“速效承诺”,合同保障权益
甲醛自然释放周期 3-15 年,“1 天除醛”“永久达标” 不可信。短期污染(如纺织物)用通风、吸附改善;长期污染(如人造板材)需 “源头控制 + 持续净化”。治理前签合同,注明验收标准、≥1 年质保及无效退款条款。
二、治理中:避开4大误区,治理更安全有效
1.勿过度依赖活性炭 , 定期更换防反弹
活性炭易饱和,1–2周需更换或室外暴晒,否则会造成二次释放。应选择碘值≥1000mg/g的高效炭品,按1㎡/500g的用量布置于污染源附近,且仅作辅助手段。
2.喷剂选择要谨慎,先测试再施工
光触媒需紫外线,阴暗处无效且可能腐蚀家具;生物酶对温湿度要求高(25-30℃、60%-70% 湿度),开封即需用。先在家具隐蔽处小测 24 小时,选成分透明、有检测报告的喷剂。
3.治理期间重安全,清场防护不可少
治理时清空人员(尤其老幼孕),关窗让药剂作用并放警示牌;治理人员戴防护装备;结束后通风≥24 小时,无异味再进入。
4.警惕“叠加污染”,整体治理是关键
单个家具达标,数量多仍可能总浓度超标。治理需统筹所有污染源,叠加超标则减家具或强化治理。
三、治理后: 做好 2 项,建长期意识
第三方复检验收:治理完成7–10天后,委托CMA机构再次检测,密闭12小时,浓度≤0.08mg/m³(GB/T 18883-2022标准)且无异味方为合格。同时检查家具表面有无损伤、是否存在药剂残留。
长期维护保持效果
持续通风:每日开窗2–3小时,高温天气加大频次,恶劣天气可启用新风系统;
控湿控温: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40%–60%,过高可使用除湿机;
定期监测:每3–6个月做一次简易检测或专业复查,发现反弹及时排查。
甲醛治理没有一劳永逸,唯有科学应对、长期维护,才能真正守护家人健康。相邦家政旗下品牌江小象,秉承“专业、透明、可靠”的服务理念,提供从检测、治理到维护的全流程甲醛解决方案,愿为您打造安心无忧的居住环境。